實驗室第十屆學術周暨2013年度“學術之春”成功舉辦
2013年5月19日至21日,第十屆“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周暨2013年度“學術之春”報告會在北校區主樓II區227報告廳舉行。此次活動由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國家“111”創新引智基地、國際合作與交流處、IEEE西安分會、IET西安分會主辦,主旨為活躍學術氛圍,開拓學術視野,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學術水平。
此次學術交流活動安排了40余場精彩的學術報告,邀請到10余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報告內容涉及“圖像理解與解譯”、“壓縮感知理論及應用”、“智能計算與應用”、“信息融合技術”、“大數據的表示與學習”、“電磁散射成像”、“無人機平臺中的關鍵技術”等多個前沿研究領域。此次活動通過大幅宣傳欄,移動展板,網上公告等多種形式的展示,使廣大師生及時了解跟蹤“學術之春”期間的各項活動,受到校內外師生的廣泛關注,獲得一致好評。
此次學術交流報告會榮幸地邀請到國內外知名學者,如西安交通大學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兼綜合自動化研究所所長韓崇昭教授、國際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研究中心主任兼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李成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潘泉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張艷寧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廖桂生教授、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莉教授、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王磊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邢孟道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侯彪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王爽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楊淑媛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公茂果教授、IET工程技術學會郭春妍女士以及一些優秀的學生代表做專題報告,他們分別就基于JDE理論的動態多目標跟蹤與識別、無人機平臺視頻處理關鍵技術、信息融合技術、大數據的機遇與挑戰、復雜適應度函數的優化模型、發射多孔徑多波形雷達空時自適應處理研究等課題進行了深入而詳細的闡述。一場場學術報告,峰潮迭起、精彩紛呈,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其中,或聆聽專家的智慧之音,或感受學者的氣度風采,或吸納學長的求學之道。
閉幕式上“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IET西安分會主席、IEEE西安分會獎勵委員會主席焦李成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同時對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勉勵懷揣夢想的青年學子放眼國際、努力奮斗,并希望大家通過此次學術活動,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創新能力,電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徐克等老師為取得優秀學術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頒發了“學術之星”和“突出貢獻獎”的榮譽證書。
此次學術交流活動不僅為與會者了解最新科技前沿領域的發展現狀、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探討未來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更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在該領域的知名度,擴大了學校的影響,特別是在推動我校智能信息處理及其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對學校建立學術活動的長效機制產生了積極作用。展望未來,我們希望將“學術周”系列活動作為一種傳統,長久地堅持下去,力爭使其成為營造濃郁學術氛圍、完善學術創新機制以及與國際學術水平接軌的重要平臺!